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韩桓惠王惊恐之下,欲将上党献给秦国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他对百姓说:秦蚕食韩地,韩不能应。上党去韩远,道绝,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于是将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data-fanqie-type=pay_tag>
赵孝成王召集群臣商议,平阳君赵豹认为: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此甚天下之祸也,不如勿受。而平原君赵胜却主张接受: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赵孝成王最终采纳赵胜的建议,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接收上党。
秦国得知消息后,大怒,派左庶长王龁率军攻打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廉颇在长平收容难民,并构筑防线抵御秦军。秦军多次进攻,赵军坚守不出,双方陷入长达三年的对峙。赵孝成王因战事久拖不决,又不满廉颇坚壁不出的策略,再加上秦国使用反间计,散布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的谣言,于是不顾蔺相如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的劝阻,以赵括取代廉颇为主将。
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但缺乏实战经验。他到任后,改变廉颇的作战部署,主动出击。秦国则暗中启用白起为上将军,指挥秦军。白起佯装败退,引诱赵括追击,然后派两万五千奇兵切断赵军后路,又以五千骑兵分割赵军主力与辎重部队。赵军被围困在长平,断粮四十六日,士兵相互残杀为食。赵括组织四支突围部队,亲自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降卒被白起坑杀于长平,流血成川,沸声若雷,赵国从此元气大伤,山东六国再无力单独对抗秦国。
第五章:荆轲刺秦悲歌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受尽屈辱,他深知秦国贪戾无厌,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于是决心招募勇士刺杀秦王嬴政,以挽救燕国。
经田光推荐,太子丹结识了荆轲。荆轲本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仗义。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经过长时间准备,荆轲提出刺杀计划:一是携带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以取得秦王信任;二是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在图穷匕见时行刺。
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亡燕国。荆轲向他说明来意后,樊於期为报国仇家恨,毅然自刎。太子丹又为荆轲准备了一把淬有剧毒的匕首徐夫人匕首,并派勇士秦舞阳作为副手。公元前227年,太子丹及宾客身穿白衣,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悲壮,众人皆怒发冲冠。
荆轲一行来到秦国,以厚礼贿赂秦王宠臣蒙嘉。蒙嘉向秦王进言: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接见荆轲。
荆轲手捧樊於期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一步步走上宫殿台阶。秦舞阳因恐惧而脸色大变,荆轲从容解释: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秦王并未起疑,命荆轲进献地图。荆轲展开地图,图穷而匕首见,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秦王大惊,扯断衣袖逃脱。两人在殿中追逐,因秦国规定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殿内大臣无法相助。最终,秦王拔出佩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重伤倒地,将匕首掷向秦王,却击中铜柱。秦王又连刺荆轲八剑,荆轲倚柱大笑: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随后,荆轲被侍卫杀死,秦舞阳也死于乱军之中。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嬴政大怒,增兵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蓟城,太子丹被杀,燕国名存实亡。
第六章:王翦灭楚定乾坤
荆轲刺秦的余波尚未平息,秦王嬴政便将怒火尽数倾泻在燕国。燕国蓟城陷落后,燕王喜逃至辽东,杀太子丹向秦国请和。然而,嬴政的目光早已投向南方广袤的楚国——这个拥有带甲百万,地方五千里的大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后一道巨大屏障。
公元前225年,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年轻气盛的将领李信自信满满地进言:不过用二十万人,便可踏平楚国。老将王翦却持不同意见:非六十万人不可。嬴政认为王翦老迈胆怯,遂命李信与蒙武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伐楚。楚国名将项燕采用诱敌深入之计,故意示弱后退。李信一路高歌猛进,却在城父遭遇楚军突袭。楚军乘秦军不备,连续攻破两座营垒,斩杀七名都尉,李信大败而逃,二十万秦军几乎全军覆没。
此役失利后,嬴政方知王翦所言非虚,亲自前往频阳致歉: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推辞不过,但仍坚持: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嬴政应允,并倾尽全国之力,征调六十万大军交付王翦。
王翦率大军抵达楚国边境后,却安营扎寨,坚壁不战。楚军多次挑战,秦军皆不应战。王翦每日让士兵休息洗沐,亲自慰问,与士兵同饮食,暗中观察他们的状态。他还让士兵投石、跳远以保持体能,甚至传出王翦老矣,只图自保的流言。项燕见秦军毫无战意,渐渐放松警惕,将军队东调。王翦抓住时机,突然下令出击,六十万秦军如猛虎下山,与楚军在蕲南展开决战。楚军仓促应战,被秦军一举击溃,项燕自杀,楚国主力尽失。
公元前223年,王翦乘胜追击,攻克楚国都城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随后,王翦又率军平定楚国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将楚国广袤的土地纳入秦国版图。王翦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在灭楚后,立即交出兵权,以年老多病为由告老还乡,得以善终。他的灭楚之战,不仅为秦国统一六国扫除了最大障碍,其养精蓄锐、后发制人的战术,也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范例。
第七章:六国毕,四海一
楚国灭亡后,山东六国仅存齐国。齐国自田氏代齐以来,历经数代经营,凭借渔盐之利,国力殷实。然而,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齐国长期采取事秦谨的绥靖政策,与其他五国断绝往来,坐视各国被秦国蚕食。齐王建更是贪图眼前安宁,在相国后胜的蛊惑下,对秦国百般讨好,不修战备。
公元前221年,嬴政在肃清北方残余势力后,命王贲(王翦之子)率秦军绕过齐国西部防线,从燕国南部直插齐国腹地。此时的齐国,多年无战事,军队战斗力低下,面对突然来袭的秦军,竟毫无招架之力。齐王建惊慌失措,相国后胜劝其投降:秦强齐弱,战则必亡,降则可保富贵。齐王建最终选择开城投降,齐国灭亡。
至此,自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灭齐结束,秦国用了十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五百余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嬴政认为王号已不足以彰显其功绩,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皇帝,史称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