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陛下。"秦翼明领命道,"臣会亲自督导编撰工作。"
"还有一点,"崇祯补充道,"操典中要特别强调射击纪律。燧发枪威力大、射速快,如果纪律松散,不仅浪费弹药,还可能造成友军伤亡。"
"陛下所虑极是。"一位讲武堂教官说道,"臣等会在操典中重点强调不得擅自击发、严守射击口令等纪律要求。"
"很好。"崇祯满意地点头,"朕期待这部操典早日完成,为我大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日子里,讲武堂的教官们日夜兼程,编撰《新编步兵操典》;秦翼明则亲自督导御前侍卫亲军的训练;宋应星和军械总局的工匠们则根据士兵反馈,不断改进燧发枪的设计和弹药生产。
一个月后,崇祯再次来到训练场,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喜不已。
"装填!"随着教官一声令下,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迅速完成装填。
"瞄准!"士兵们举枪,对准远处的靶子。
"放!"一排整齐的枪声响起,靶子上出现了密集的弹孔。
"装填!"士兵们立即开始下一轮装填,动作比一个月前快了不止一倍。
"陛下,您看,士兵们进步很大。"秦翼明自豪地说,"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在一分钟内完成三轮射击,是火绳枪的三倍速度。"
"很好!"崇祯赞许道,"《新编步兵操典》编得如何了?"
"回陛下,已经完成初稿。"秦翼明回答,"包括基础篇、战术篇和协同作战篇三大部分,详细规定了燧发枪部队的训练、作战和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内容。"
"拿来朕看看。"崇祯接过操典草稿,仔细翻阅起来。
操典开篇就强调了射击纪律的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燧发枪的构造、维护和使用方法。战术篇则创新性地提出了"三排轮射"战术,即将部队分为三排,第一排射击时,第二排瞄准,第三排装填,轮流进行,保证持续火力。
"这部操典写得很好。"崇祯合上书册,满意地说,"朕准了。立即印发各部队,严格按此训练。"
"遵旨!"秦翼明恭敬地应道。
崇祯又转向宋应星:"军械总局那边,燧发枪的生产进展如何?"
"回陛下,产能正在稳步提升。"宋应星回答,"目前每月可生产约三百支,年底前有望达到每月五百支。弹药生产线也已建成,可以满足现有部队的训练需求。"
"很好。"崇祯点头道,"朕要在年底前,装备至少三千名燧发枪兵。这将是我大明军队现代化的第一步!"
回到紫禁城,崇祯在御书房内沉思良久。新式武器的列装,只是军队现代化的开始。如何将这些武器与传统兵种有效结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系统界面自动弹出:
【任务更新:军队现代化初步推进】
【奖励:民心值+5,暴君值-3】
【提示:燧发枪部队的战斗力正在形成,但尚需时间磨合】
崇祯微微一笑,关闭了界面。无论前路多艰,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