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绿文学

可绿文学>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 第75章 燧枪列装,操典革新(第2页)

第75章 燧枪列装,操典革新(第2页)

"很好。"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士兵们适应得如何?"

"回陛下,据秦将军反馈,士兵们对新武器充满热情,但操作上还很不熟练。"宋应星如实回答,"他们习惯了火绳枪的使用方式,对燧发枪的击发机构感到陌生。而且,燧发枪射速更快,对射击纪律的要求也更高。"

崇祯若有所思:"这倒是个问题。新武器再好,士兵用不好也是白搭。"

"陛下明鉴。"宋应星继续道,"还有一个问题是弹药补给。燧发枪使用的是标准化纸壳弹药,消耗量比传统火绳枪大得多。我们需要建立专门的弹药生产线,确保供应。"

"这个问题朕早有考虑。"崇祯说道,"已经命令军械总局扩建弹药作坊,专门生产标准化弹药。不过,你提醒朕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和战术理论,才能发挥新武器的最大效能。"

正说着,秦翼明匆匆赶来,向崇祯行礼后报告道:"陛下,臣刚从训练场回来。新式火器虽好,但士兵们适应起来比预想的困难。今天训练中就出现了一起误击事件,所幸无人受伤。"

"这么说,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训练方法?"崇祯问道。

"正是,陛下。"秦翼明恭敬地回答,"臣建议,由讲武堂牵头,编撰一部《新编步兵操典》,专门针对燧发枪的使用和战术进行规范。同时,选拔一批精锐士兵,进行强化训练,然后由他们担任教官,向其他部队传授经验。"

"好主意。"崇祯赞许道,"朕准了。另外,朕想亲自去看看训练情况。"

第二天,崇祯在秦翼明和宋应星的陪同下,来到京营训练场。此时,士兵们正在进行燧发枪的基础训练。

"装填!"教官高声喊道。

士兵们笨拙地打开枪机,倒入火药,塞入弹丸,动作缓慢而不协调。

"太慢了!"教官厉声呵斥,"敌人已经冲到你们面前了!"

崇祯观察了一会儿,转向秦翼明:"看来训练难度确实不小。"

"是的,陛下。"秦翼明回答,"士兵们需要完全改变以往的习惯。不过,臣相信,只要训练得法,他们很快就能适应。"

"陛下,臣有个想法。"宋应星突然说道,"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标准化的动作口令,将装填、瞄准、射击的过程分解成几个固定步骤,让士兵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有道理。"崇祯点头赞同,"就像操典上说的齐步走一样,将复杂动作简化为固定口令和动作。"

"正是此意,陛下。"宋应星兴奋地说,"臣回去就着手设计这套口令和动作。"

"还有一个问题,陛下。"秦翼明补充道,"燧发枪射速更快,我们需要研究新的战术队形。传统的三段式队形可能需要调整,以充分发挥燧发枪的优势。"

崇祯思索片刻:"这个问题,可以让讲武堂的教官们好好研究。朕记得西方有种线列战术,专门针对火器部队设计,或许可以借鉴。"

"陛下博闻强记!"秦翼明惊叹道,"臣这就命人查阅相关资料,研究适合我军的战术队形。"

就在这时,训练场上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一名士兵的燧发枪突然哑火,他正手忙脚乱地检查枪机。

"停!"教官大喝一声,"所有人,立正站好!出现故障的,举手示意,等待检查!"

崇祯看到这一幕,若有所思:"看来,除了基本操作,我们还需要教会士兵如何处理各种故障和紧急情况。"

"陛下明鉴。"秦翼明恭敬地说,"臣会将这些内容都纳入新操典中。"

回到紫禁城后,崇祯立即召集秦翼明、宋应星和讲武堂的几位教官,商讨《新编步兵操典》的编撰事宜。

"这部操典,必须详尽而实用。"崇祯强调道,"从最基础的燧发枪构造和维护,到装填射击的标准动作,再到各种战术队形和协同作战,都要有明确规范。"

"遵旨,陛下。"秦翼明领命道,"臣会亲自督导编撰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