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绿文学

可绿文学>大宋风华:繁华落尽后的文明长卷 > 第一章(第3页)

第一章(第3页)

靖康之变给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北方百姓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然而,这场灾难也激发了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为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抗金斗争拉开了序幕。

第八章:南宋偏安,抗金风云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然而,宋高宗即位后,并不积极组织抗金,而是一味南逃,从商丘逃到扬州,又从扬州逃到临安(今浙江杭州),甚至一度乘船逃到海上,以躲避金军的追击。

在此期间,南宋涌现出了许多抗金名将,其中以岳飞、韩世忠最为著名。岳飞自幼受母亲精忠报国的教诲,立志抗金。他组建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誉。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在清水亭、建康等地多次击败金军,收复建康,成为南宋初期抗金的重要胜利。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收复郢州、随州、襄阳等六郡,战功赫赫。此后,岳飞又多次北伐,取得了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辉煌战绩。在郾城之战中,岳飞以少胜多,大破金军精锐铁浮屠和拐子马,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韩世忠同样是抗金名将,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宋高宗逃至临安。韩世忠率水军在黄天荡设伏,将金军围困四十余日,虽最终未能全歼金军,但极大地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宋高宗和秦桧等主和派却一心想与金国议和。他们担心抗金将领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无奈,只得撤军,他痛心疾首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朝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于大理寺风波亭。同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虽保住了半壁江山,但也从此陷入了偏安一隅的局面。

第九章:理学兴起,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在政治风云变幻的同时,思想文化领域却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中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时期,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哲学家,继承儒家思想,吸收佛、道两家的精华,开始构建新的儒学体系。

周敦颐被尊为理学鼻祖,他提出的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张载则提出气本论,认为太虚即气,万物皆由气构成,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展现出儒家学者的宏大抱负。

到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的理论,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精神实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在人性论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去除私欲,恢复天理。

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书院学规,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编撰《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除理学外,宋朝的文学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宋词成为与唐诗并称的文学瑰宝,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风格各异,流传千古。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出豪迈奔放的气势;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在绘画领域,宋徽宗赵佶虽不是一位好皇帝,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设立宣和画院,培养了许多优秀画家,其自创的瘦金体书法,笔势瘦劲挺拔,独具一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是风俗画的巅峰之作。

此外,宋朝的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为海上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形态。这些科技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十章:崖山悲歌,王朝陨落

南宋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权臣贾似道专权,他推行公田法,名义上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则严重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民怨沸腾。与此同时,北方的蒙古迅速崛起,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先后灭掉西夏、金国。

灭亡金国后,蒙古将矛头指向南宋。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宋军趁蒙古军队北撤之际,出兵收复开封、洛阳等地,史称端平入洛。然而,宋军因粮草不济,很快就被蒙古军击败。蒙古以此为借口,开始大规模进攻南宋。

南宋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在四川,余玠采用山城防御体系,以钓鱼城为核心,多次击退蒙古军的进攻。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四川,在钓鱼城下受阻。次年,蒙哥在攻城时中箭身亡,蒙古内部陷入汗位之争,南宋得以暂时喘息。

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城在坚守六年后,因外援断绝,最终陷落。襄阳失守后,南宋防线崩溃,元军沿长江东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宋恭帝投降。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带着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南逃,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

然而,小朝廷在元军的追击下不断南撤,赵昰在逃亡途中病逝,陆秀夫又拥立赵昺为帝。祥兴二年(1279年),宋元双方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展开决战。元军将领张弘范率水师将宋军围困,宋军战船以铁链相连。元军采用火攻、封锁等战术,宋军最终战败。

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自尽,他悲壮地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随行十多万军民亦跳海殉国,海上浮尸十余万。崖山之战的惨败,标志着南宋的灭亡,元朝统一了全国。大宋王朝历经三百一十九年,在风雨飘摇中落下帷幕,但其创造的灿烂文化和不屈的抗争精神,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