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新的制度有问题,那你拿出来一个没有问题的啊。
若是拿不出来的话,那不就是,只能使用这条制度?
既然这样,就算此制度有再多的弊端,又能如何?该使用不还是要使用?
思索间,朱允炆便言道:“没想到皇弟如此博学。”
“既然皇弟认为此制度存在隐患,不认同为兄和户部所制定的方案,那么想来皇弟应该是有更优解的方法了。”
“不妨说来听听,也算是为皇爷爷解忧了。”
朱允炆说完后,朱允熥不禁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二哥。
看起来,朱允炆还是有脑子的。
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这番话可谓说的是滴水不漏,很有水平。
首先,夸赞他博学。
这样的话,再加上他否定这方案,同时他又‘博学’,那么不拿出来一套合适的新制度,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朱允炆还加了一句‘替皇爷爷解忧’,这话言外之意就是,你为了替皇爷爷解忧,怎么也得想出来个办法。
不然的话,你就是在难为皇爷爷,毕竟这新的岁禄制度已经确定好了,你却出来挑三拣四的,而现在岁禄之事又不得不解决,你让皇爷爷怎么办?
你给皇爷爷找的麻烦,你不解决?
还有一点,让朱允熥感觉到了朱允炆的厉害,朱允炆话语中有一句是‘为兄和户部制定的方案’,这一句话就把朱允炆和户部捆绑在一起了。
有点东西。
虽然后世人总认为,朱允炆愚蠢,但真正融入到这个时代,会发现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没有几个真正的蠢货。
一个个肚子里面能装下八百个心眼子!
“我,自然有着更合适的制度方案。”
朱允熥缓声道。
嗯?
这下子轮到朱允炆不会了,甚至朱允炆都感到担忧起来,该不会这个家伙真的有更好的方案了吧。
真若是这样的话,
这次比拼,他还真的不如朱允熥了!
不,不可能。
朱允熥的老师是陈南宾,目前担任翰林院学士,根本不涉及到户部的任何事情,陈南宾也不可能提前制定好了,更完美的‘公侯岁禄’制度交给朱允熥,让朱允熥今日拿来使用啊。
至于朱允熥自己临阵思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