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殇勉强笑了笑:妙音,没事,我没事……话还没说完,就晕了过去。
林妙音只觉得心中一阵剧痛,她怒吼一声,挥舞着长剑,疯狂地朝敌军砍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意,仿佛要将所有的敌军都碎尸万段。士兵们被她的气势所感染,一个个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最终,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林妙音顾不上追击敌军,连忙让人将楚殇抬回军营,请来军医为他诊治。
军医看着楚殇胸前的箭,脸色凝重:将军,这支箭有毒,我只能先帮他把毒血挤出来,但能不能醒过来,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林妙音强忍着泪水,握住楚殇的手:楚殇,你答应过我,会陪我一起成亲的,你不能说话不算数。你一定要醒过来,我求你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妙音寸步不离地守在楚殇身边,亲自为他喂药、擦身。她多么希望楚殇能睁开眼睛,再叫她一声妙音。
就在林妙音几乎绝望的时候,楚殇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妙音,我……我还活着
林妙音喜极而泣,紧紧抱住他:你还活着,太好了,太好了……以后不许再这么傻了,我不能没有你。
楚殇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傻丫头,我怎么舍得离开你呢我说过,会陪你一辈子的。
经历了这次生死劫难,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他们决定,等战争结束后,就立刻成亲,再也不分开……
第九章:功高震主
边疆战事平定后,林妙音与楚殇率大军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夹道相迎,沿街摆满了鲜花与酒水,欢呼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金銮殿上,皇上笑容满面地起身相迎,亲自为二人披上象征荣耀的锦袍:镇北将军与楚副将此次护国有功,朕心甚慰。
林妙音刚要谢恩,却注意到左丞相王崇的眼神阴鸷如刀,正死死盯着自己。她心中微动——这王崇乃太后一党余孽,前日刚被免去户部尚书之职,怕是已将自己视为眼中钉。
果然,三日后早朝,王崇突然出列奏报:启禀皇上,镇北将军虽立战功,但其在边疆私调粮草、蓄养死士,恐有不臣之心!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林妙音抬眸望去,只见王崇袖中露出一角衣角,正是那日在太后宫中见过的暗纹锦缎。
荒谬!林妙音冷笑,边疆战事吃紧,臣临时征调粮草皆有文书记录,死士之说更是无稽之谈。若丞相不信,可随臣去军营查验。
皇上尚未开口,右丞相李修已出列:皇上,王丞相此举分明是公报私仇。镇北将军为国立功,岂能受此污蔑李修与王崇素来不和,此刻语气中带着几分刻意的针对。
皇上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朕命李爱卿与王爱卿一同前往军营核查,务必查明真相。退朝后,楚殇握紧林妙音的手,低声道:此事必有蹊跷,那王崇怎会突然发难怕是有人在背后撑腰。
林妙音望着远处宫墙上的残阳,轻声道:你可记得,三日前皇后曾邀我去凤仪宫赏花她看似无意地问起边疆驻军数量,如今想来……楚殇眸色一沉,握紧了腰间佩剑。
当晚,林妙音刚回到将军府,就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上只有八个朱砂大字:将军府密道,夜半三更。她挑灯审视字迹,发现右下角有朵极小的蔷薇花纹——这是母亲当年的暗号。
子时三刻,林妙音独自踏入密道。石壁上的烛火忽明忽暗,尽头处竟有一具白骨,颈间挂着半块玉佩。她瞳孔骤缩,这玉佩与自己从小佩戴的半块一模一样!
小姐,这是夫人临终前托我藏在此处的。暗处突然走出一个佝偻的老妇,正是十年前病故的奶娘周嬷嬷,夫人难产当日,曾抓着老奴的手说,若她死得蹊跷,定要让您查看密道。您瞧这白骨的指节,有常年握笔的茧子,而夫人当年……
林妙音浑身发冷,母亲当年是江南第一才女,
indeed
常握笔作画。她颤抖着将两半玉佩拼合,一道暗格应声而开,里面掉出一卷泛黄的医术,赫然写着红花用量过猛致血崩几个朱笔批注。
是皇后……林妙音攥紧医书,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当年她还是贵妃,与母亲同孕,却因胎位不正恐失宠,所以……周嬷嬷老泪纵横,连连点头。
就在此时,密道外突然传来刀剑相击之声。楚殇破窗而入,衣襟染血:妙音,王崇带人围了将军府,说要搜‘反贼证据’!林妙音将医书藏入怀中,抽剑时眼底已燃起复仇的火焰:来得正好,我正要去会会那位好皇后。
第十章:深宫迷局
将军府外,王崇领着御林军砸开大门,却见林妙音一身戎装立于台阶之上,楚殇手持长剑肃立身侧,身后是排列整齐的亲卫。月光下,她腰间的镇北将军印玺泛着冷光,竟让众人下意识后退半步。
王丞相深夜闯宅,可有圣旨林妙音声如冷玉。王崇强作镇定:皇上命本官彻查谋反证据,将军莫不是要抗旨话音未落,忽闻马蹄声自远及近,三皇子带着御前侍卫策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