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江南,烟雨蒙蒙。
苏州城外的一座雅致园林内,数十位衣冠楚楚的士绅正在举行一场看似寻常的诗会。
"诸位,今日相聚,表面上是赏春吟诗,实则是为了商议大事啊。"主人顾明远压低声音说道,眼神中透着忧虑。
"顾兄所言极是。"一位白须老者叹息道,"京中局势日益严峻,我东林一脉几乎被连根拔起,诸多同道或被下狱,或被流放,甚至有人含冤而死!"
"那位新天子手段狠辣,远超先帝啊!"另一位中年士绅愤愤不平地说,"听闻他不仅大肆清洗朝堂,还推行什么考成法、币制改革,处处与我等作对!"
顾明远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才低声道:"最令人担忧的是,他似乎对我江南士绅极为警惕。前日我收到京中密信,说他已经开始调查我等在地方上的产业和影响力。"
"岂有此理!"一位年轻士子拍案而起,"我等世代忠良,为国家贡献赋税,培养人才,何错之有?"
"噤声!"顾明远急忙示意他坐下,"现在不比从前,朝廷耳目众多,稍有不慎,便是杀身之祸!"
白须老者沉思片刻,问道:"京中可有我等同道?可有人能为我们传递消息,甚至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
"有。"顾明远点点头,"周延儒虽非我东林一脉,但他对皇帝的某些激进改革也心存疑虑。他已暗中与我等建立了联系。"
"周延儒?"众人面面相觑,"他不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吗?"
"表面如此,实则他也担心皇帝的改革会动摇他的权位。"顾明远解释道,"尤其是那个考成法,若真正实施,许多靠关系上位的官员都将难以立足。"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年轻士子急切地问。
顾明远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周大人的亲笔信。他建议我等暂时按兵不动,表面上配合朝廷政策,暗地里却要做好两手准备。"
"什么准备?"众人好奇地问。
"一方面,我等要保全实力,将部分财产转移到安全之处;另一方面,要广泛联络各地同道,形成一张无形的网,以待时机。"顾明远压低声音,"周大人说,皇帝虽然雷厉风行,但他面临的困境重重:辽东后金虎视眈眈,西北流寇蠢蠢欲动,朝中派系复杂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等只需耐心等待,时机自会到来。"
"好!"白须老者点头赞同,"韬光养晦,伺机而动,这正是我等应有的策略。"
"还有一事。"顾明远继续道,"周大人建议我等暗中资助一些落魄文人,让他们撰写文章,表面上歌功颂德,实则暗含讽刺,以此影响舆论,动摇皇帝威信。"
"此计甚妙!"众人纷纷赞同。
就在这时,一位仆人匆匆跑来,在顾明远耳边低语几句。
顾明远脸色骤变:"诸位,不好了!有密报称,京城派来的钦差大臣已抵达苏州,说是要调查我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事!"
"什么?"众人大惊失色,"这分明是欲加之罪!"
"不错,这是朝廷对我等的警告。"顾明远沉声道,"看来皇帝已经开始对江南下手了。"
"那我等该如何应对?"众人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