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前在荆州的时候,听人说江陵一带的一些医馆跟一些晋商做买卖,从他们那里购买足够量的硝石。臣后来还见过一个晋商,他跟臣提到过鄯州多硝石。晋国不少人都会去那里开采。”
“晋国官府不管吗?”刘文静问道。
“鄯州地广人稀,又与羌蛮接壤,山多路险,晋国对那里一直采取怀柔之策,那里是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地方。这些年来,晋国北境多次面临魏国军事打击,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那里。只要那里的羌蛮不闹事,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商人们借着跟羌蛮做买卖的机会,在那里挖了不少硝石。”
“可我听说,鄯州距离荆州很远。”陈凌说道。
“是很远,但从鄯州到荆州是有多条河流的,无论是从更西边过来的胡椒,还是羌蛮之地的兽皮,都是走那些河流线。”王阙说道,“对于我们来说,那些线路非常陌生,但对于晋人,尤其是西边的晋人,他们非常熟悉。”
“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商人吗?”李彦问道。
王阙仔细想了想,说道:“应该可以。”
李彦心里琢磨着,如此说来,朕还得加强跟晋国的关系啊!
那就不得不提朕的小清颜了!
看来朕回江宁得给她写封信,骗骗她。。。。。。不对,应该是怀着真诚的心联络好友谊!
从姑苏大学出来后,李彦一直在思考火药的问题。
假设能制造出低配版的火枪和火炮,这些火器如果不规模化,是无法在战场上形成有效的杀伤力的。
人类初期的火枪命中率非常低,所以欧洲人才发明排队枪毙那种看似很笨拙的办法。
那样做的目的是集中火力,提高命中率。
至于火炮,如果无法提升火炮的射程,火炮也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在人类火器时代初期,火炮是实心弹,实心弹意味着杀伤范围有限,主要是为了威慑住敌人,或者打乱敌人的阵地队形。
既然火炮的核心是威慑,就必然要求火炮的射程要足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