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玉莲村三号试验田的改良方案。”
刘东的手指沿着图纸移动:“我们首先对土壤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酸性过高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王建业凑近细看,不时点头。
刘东继续解释:“传统做法是撒石灰中和酸性,但成本太高。”
“我们改用农作物秸秆和草木灰混合发酵,既调节了pH值,又增加了有机质。”
“甚至我们还用上了中药元素,让粮食产量直接提升。”
“妙啊!”王建业拍了下膝盖:“这法子即省钱又实用。”
“不止如此。”刘东翻到下一页,是一组对比照片。
“我们还选育了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普通小麦株高1。2米容易倒伏,我们培育的矮秆品种只有80厘米,但穗粒数增加了20%。”
王建业仔细端详照片:“这产量有多少?”
“三号田平均亩产802斤。”
刘东的声音带着掩不住的自豪:“比公社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
“八百斤?!”王建业猛地抬头,眼镜滑到了鼻尖:“你确定?”
刘东从资料底部抽出一份盖有农科院公章的报告:“这是农科院核实的产量证明。”
“小刘,你的研究成果很了不起,如果能在魔都推广,再好不过了。”
“我已经准备好了!”
刘东急切地说:“我在郊区看了块地,土质和玉莲村很相似,只要三个月,我就能种出第一批试验作物。”
王建业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起身走向书架,从顶层取下一个牛皮纸档案袋。
他坐回沙发,慢慢打开袋子,取出一叠文件。
刘东好奇地瞥了一眼,顿时浑身僵硬,那上面赫然是他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