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绿文学

可绿文学>宋朝的脊梁 > 第68章 大名府军器坊(第4页)

第68章 大名府军器坊(第4页)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三人最终各退一步。

次日清晨,经过一夜的奋战,新炮终于缠满了浸透井水的麻绳。

从辰时到申时,炮声断断续续地响了十九次。

每射出一发炮弹,匠人们便立刻泼水为炮身降温,赵鼎则仔细地测量炮管壁厚,李元弼在一旁认真记录着各项损耗数据。

“第二十炮!”

陈太初亲自上前点火。

只见铁弹呼啸着飞了出去,精准地砸穿了五百步外的土墙,炮身缓缓升起袅袅青烟,管壁仅仅微微发红,试炮成功了!

“成了!”

匠人们激动地欢呼雀跃起来,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李元弼看着手中的账册,苦笑着说道:“二十炮就耗费了千斤铜,这都顶得上三门旧炮了。

这买卖可真是亏得很啊!”

虽然试炮成功,但李元弼依旧心疼着巨大的耗费。

“西军要的是能翻山越岭的轻炮,可不是蹲在城头一动不动的铁疙瘩。”

陈太初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烟灰,坚定地说道。

“今日起,就按照这个制式抓紧赶工,月底前必须给潼关送去三十门!”

二月廿八,最后一批攻城炮终于装车北上。

赵鼎捧着批文,长叹一声说道:“总算是能交差了。

按照枢密院的调令,今后军器制造的所有事务都要悉数移交京城军器监,咱们这个摊子今天就算是散了。”

随着这道调令的下达,他们在军器坊的使命也宣告结束。

李元弼一边扒拉着算盘珠,一边说道:“京城那帮人向来习惯克扣工料,如果按照《营造法式》死守三寸七分的壁厚,造出来的炮肯定笨得像石碾子一样,西军怕是又要骂娘了。”

他对京城军器监的制造方式表示担忧,深知这可能会影响到西军的作战装备。

陈太初望着远去的车队,忽然说道:“我已经把炮身缠麻绳的法子写成条陈,附在了移交文书里。至于京城那边用不用……”

他冷笑一声,接着道,“等童贯的亲兵被自家火炮压断腿,他们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陈太初虽然已经移交了事务,但对于军器制造的后续发展依旧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无奈。

三月,暮雨纷纷,潼关传来的捷报传入京城。

西军借助陈太初改良的轻炮之利,势如破竹,连续攻破了西夏的三座军寨。

童贯在朝堂上满面红光,得意洋洋,然而对于陈太初的条陈却只字未提,仿佛这一切的胜利与陈太初毫无关系。

与此同时,军器监按照旧例制造火炮,新到的三十门重炮果然如李元弼所担忧的那样,滞留在关隘,根本无法满足西军作战的机动性需求,气得西军统领破口大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