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玉头戴凤冠,嘴里正啃着糖葫芦,满不在乎地说道:“这可是童贯差人送的,说轰天响图个吉利!”
两人正说着,不想糖炮的引线竟被一旁玩耍的孩童点燃。只听
“轰隆”
一声巨响,炸出漫天糖渣。
李清照头上顶着糖屑,却依旧不失优雅,轻轻吟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腔糖渣,满地黄花!”
赵明诚在一旁,捧着《糖渍金石录》,忍不住补刀:“贤弟请看,这页拓的可是你八岁尿床的草席纹…”
众人正哄笑间,忽见一只飞鸽直直坠入合卺酒中。
赵明玉赶忙捞起一看,上面写着:“辽军踩塌雄州糖仓
——
童贯问炮车糖霜几时到?”
陈太初倒是不慌不忙,笑着掰开喜糖,说道:“告诉童帅,糖霜都在金使牙缝里卡着呢!”
正说着,窗外忽然传来定王的贺礼
——
三百虎翼军齐声高唱:“糖炮一响,黄金万两;良缘天成,蛀牙不妨!”
歌声响亮,在庄园上空久久回荡。
童贯的内心其实一直都非常焦躁不安,早在政和元年的时候,他就萌生了与金人联系的念头。
然而,当时的金国尚未正式建立国家,根本无法传递信息。如今,金国已然立国,这个想法就像幽灵一样在他脑海中盘旋不去,让他日夜难眠。
童贯对于能够建立功勋、成就一番事业可谓是心心念念,极为上心。
可惜的是,他的本事实在是有些半吊子,对付那些曾经交过手的对手或许还能勉强应付,但若是遇到从未交锋过的敌人,童贯恐怕还不如普通将领呢。
不过,童贯有一个强大的后盾,那就是老赵家的支持。
在这个以文制武的时代,这种支持在和平时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在宋朝这样一个四周强敌环伺的时期,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断脊梁,让国家在面对外敌时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如何实现文武之间的相互制衡,这是一个令历朝历代都颇为头疼的难题。毕竟,过度倚重文人或武将,都可能导致国家的不稳定和发展受阻。
陈太初给童贯回信说道“金使如此逼迫,并不是真心想助,不如先给些许好处,让其供相公驱使,如果不听,我大宋依然可以力克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