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似乎察觉到了楼英的目光,转过头来,与楼英的眼神交汇。刹那间,时间仿佛凝固,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两人的目光中都闪过一丝异样的情愫。楼英有些慌乱地低下了头,脸颊微微泛红,如同熟透的苹果。女子见状,抿嘴一笑,那笑容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
此后,楼英时常能在西湖边遇见这位女子。渐渐地,他们开始交谈,楼英得知女子名叫苏瑶,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儿。苏瑶对楼英的学识和志向钦佩不已,而楼英也被苏瑶的温柔善良深深吸引。两人漫步在西湖边,谈论诗词歌赋,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情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如同春日里茁壮成长的幼苗,日益繁茂。
5
情路波折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如同绚烂的烟火,转瞬即逝。苏瑶的父亲得知女儿与楼英来往密切后,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在苏父眼中,楼英不过是一个来自乡下的穷书生,虽然勤奋好学,但与苏家的显赫门第相差甚远,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苏父将苏瑶叫到跟前,一脸严肃地告诫她:瑶儿,你乃苏家千金,身份尊贵,怎能与一个无名之辈相恋我已为你物色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杭州城有名的世家子弟,与我们苏家门当户对。你必须与那楼英断绝来往。
苏瑶泪流满面,苦苦哀求父亲:爹爹,女儿与楼英真心相爱,他虽出身平凡,但才华横溢,心怀济世之志。请爹爹成全我们。
苏父却不为所动,态度坚决地说道:不行,此事绝无商量余地。你若执意与他在一起,便是不孝。
苏瑶无奈之下,偷偷给楼英送了一封信,约他在西湖边见面。楼英收到信后,心急如焚地赶到约定地点。只见苏瑶一脸憔悴,泪流不止,仿佛一朵遭受风雨摧残的花朵。她哭着对楼英说:楼郎,爹爹不同意我们在一起,还为我安排了亲事。我该怎么办
楼英紧紧握住苏瑶的手,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如同困兽般挣扎:瑶儿,我不会放弃的。我会努力提升自己,让你父亲看到我的能力和诚意。你一定要等我。
然而,苏父却加快了苏瑶的婚事筹备。他不顾女儿的反对,强行定下了婚期。楼英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在苏瑶成亲的那天,楼英独自一人来到西湖边,望着那曾经与苏瑶一起漫步的湖畔,心中满是痛苦与失落。他望着平静的湖水,暗自发誓,一定要在医道上闯出一番名堂,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6
声名渐起
经历了感情的沉重挫折后,楼英将全部的精力与热情都投入到了医术的钻研中。他背上行囊,四处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拜访各地声名远扬的名医,学习不同的医术流派和治疗方法。一路上,他怀着一颗医者仁心,救治了无数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临床经验。
在一次游历中,楼英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这个山村正遭受着一种怪病的肆虐侵袭,村民们上吐下泻,四肢无力,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许多郎中前来诊治,却都对此束手无策,摇头叹息。楼英立刻投身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他深入村民家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详细询问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习惯,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和水源情况。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他发现这种怪病是由于山村的水源被污染,村民饮用后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菌。
楼英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迅速指导村民清理水源,采取了一系列消毒净化措施。同时,他根据病症特点,采用了一些清热解毒、调理肠胃的草药进行治疗。他亲自上山采集草药,精心煎制,然后挨家挨户地给患者送去。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村民们的病情逐渐好转。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并非一切都一帆风顺。有一位年轻的村民,病情较为严重,对药物的反应不佳。楼英日夜守护在他身边,不断调整药方,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数日的不懈努力,这位村民的病情终于出现了转机,逐渐康复。此事过后,楼英的名声在当地迅速传开,如同春风吹遍大地,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医术。
楼英回到萧山后,将自己在游历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当地的同行和医馆学徒。他在萧山开设医馆,免费为百姓治病,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他的医馆常常门庭若市,从早到晚都挤满了前来求医的人。楼英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耐心细致,无论病情轻重,他都全力以赴,认真诊断每一个症状,仔细斟酌每一味药方。因此,他的声名远扬,传遍了整个萧山乃至周边地区,成为了百姓口中传颂的神医。
7
宫廷征召
楼英的声名如日中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医学的天空,传到了京城。此时,宫中的一位贵妃身患重病,众多御医竭尽全力,却均束手无策。皇帝心急如焚,在朝堂上焦急地询问群臣可有良策。有人向皇帝举荐了楼英,盛赞其医术高超,或许能治好贵妃的病。皇帝听闻后,立刻下诏命楼英进京为贵妃诊治。
楼英接到诏书后,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宫廷不比民间,规矩森严,稍有差错,便是杀头之罪。但想到能为贵妃治病,或许能为更多人带来福祉,他还是毅然踏上了进京之路。一路上,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担心自己无法治好贵妃的病,辜负皇帝的期望,又期待能在宫廷中见识到更多的医学奇术,提升自己的医术,为天下百姓谋更多的福祉。
入宫后,楼英被带到贵妃的寝宫。寝宫内,奢华无比,锦帐低垂,香气弥漫,尽显皇家的尊贵与威严。但楼英无心欣赏这一切,他的目光立刻落在了贵妃的身上。只见贵妃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仿佛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楼英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上前为贵妃把脉。他神色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贵妃的脉象。他仔细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全神贯注地分析着病情。随后,他又观察贵妃的舌苔、面色,询问了宫女贵妃近日的饮食起居、情绪变化等细节。一番详细的诊断后,楼英心中已有了答案。
启禀陛下,贵妃乃是肝郁脾虚,气血不畅所致。长期的忧思恼怒,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了脾胃,导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只需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假以时日,定能康复。楼英向皇帝奏道,声音沉稳而自信,如同洪钟般坚定有力。
皇帝半信半疑,但此时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同意楼英用药。楼英精心调配药方,每一味药都亲自挑选,确保品质上乘。他每日亲自监督煎药,守在药炉旁,看着那袅袅升起的药烟,心中默默祈祷。药煎好后,他又亲自端给贵妃,看着贵妃喝下。在他的悉心治疗下,贵妃的病情逐渐好转,面色开始变得红润,气息也平稳了许多。皇帝大喜,对楼英大加赞赏,欲留他在太医院任职。
8
婉拒留任
面对皇帝的留任邀请,楼英心中陷入了深深的纠结。留在太医院,意味着荣华富贵,能接触到更多的医学资源和皇室病例,对医术的提升有极大帮助。太医院中珍藏着无数珍贵的医书,皆是世间罕见的医学典籍,还有来自各地的医学高手,在这里,他可以与他们切磋医术,共同探讨医学的奥秘,医术必将更上一层楼。而且,为皇室治病,也能让他的名声更加响亮,传遍天下。
但他又心系家乡的百姓,那里还有许多人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等待着他的救治。萧山的乡亲们,那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在病痛中的呻吟仿佛在他耳边回响。他想起了小时候王婆婆痛苦的模样,想起了村里那些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的人们。他深知,自己的根在萧山,那里才是他施展医术的广阔天地,才是他真正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