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绿文学

可绿文学>金陵风云传 > 第一章(第3页)

第一章(第3页)

正德九年,金陵城的梧桐叶染上秋意,云锦书院却弥漫着紧张气息。第七代阁主徐墨言捧着一封密信,信纸边缘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信是书院安插在宁王府的眼线所写,字里行间透露出宁王朱宸濠的野心——他不仅在秘密打造兵器,更妄图获取当年胡惟庸案的残卷,以此要挟朝廷。

据说宁王手中有半幅《长江万里图》,与书院所藏残卷能拼凑完整。徐墨言在议事厅中铺开舆图,指尖划过鄱阳湖区域,若让他得逞,后果不堪设想。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暗器破空声,一支淬毒的弩箭钉入木柱,箭尾绑着布条:三日后,鸡鸣寺,交出残卷。

江若璃的玄孙女江晚晴拍案而起:这些贼子欺人太甚!她自幼习得家传机关术,此刻已在袖中藏好改良后的诸葛连弩。苏映雪的传人苏惊鸿轻抚剑柄,冷笑道:正好,我倒要会会宁王的爪牙。

鸡鸣寺中,暮色四合。徐墨言等人如期赴约,却见满地狼藉,僧人倒在血泊中。角落里,一个蒙面人咳着血笑道:你们来晚了。。。宁王已派人前往栖霞山。。。话音戛然而止,一柄匕首没入他的后心。远处传来马蹄声,正是宁王的精锐骑兵黑风卫。

众人快马加鞭赶往栖霞山,却发现古寺早已被大火吞噬。苏惊鸿在灰烬中翻出半块烧焦的玉佩,正是当年苏婉清随身之物。他们不仅夺走了残卷,还杀了守护古寺的明镜盟弟子。苏惊鸿眼眶通红,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第十二章:密道迷局

徐墨言深知,宁王下一步定会利用残卷中的信息,寻找胡惟庸藏匿的兵器库。他想起《机关破解要术》中记载,长江沿岸设有多处暗堡,需用特殊星象定位。江晚晴连夜打造出浑天仪罗盘,却在调试时发现关键部件缺失。

我记得父亲说过,赵承轩的后人手中有件璇玑铜钥。江晚晴翻出祖传手记,但墨香斋早已改头换面,不知赵家后人身在何处。苏惊鸿突然想起,曾在秦淮河畔见过一位卖字画的青年,摊位上的印章与墨香斋旧印极为相似。

三人寻至画摊,青年赵怀瑾见到他们展示的云锦书院令牌,神色大变。他将众人引入家中密室,取出尘封百年的铜钥:先祖临终前说,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此物。宁王已派人在城中大肆搜捕,你们看这个——他展开一卷图纸,竟是宁王府的布防图。

根据图纸,残卷被藏在宁王府的青云阁。阁中机关重重,不仅有流沙陷阱、毒烟阵,更有能自动攻击的铜人守卫。江晚晴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机关与《机关破解要术》同源,却经过改良,更为凶险。

第十三章:夜探王府

月黑风高夜,三人蒙着脸潜入宁王府。江晚晴用铜钥打开第一道机关门,却触发了无声警报。苏惊鸿眼疾手快,挥剑斩断引线,低声道:我们的行踪恐怕已经暴露,必须速战速决。

青云阁内,烛光摇曳。他们刚踏入内室,地面突然裂开,露出万丈深渊。徐墨言眼尖,发现墙上刻着北斗七星图,立即喊道:按星象方位跳跃!三人依言而行,惊险避开陷阱,却在前方遭遇十二尊铜人。这些铜人手持利刃,动作灵活,显然经过高人改造。

江晚晴抛出烟雾弹,趁乱将自制的磁铁装置吸附在铜人关节处。失去平衡的铜人相互碰撞,发出巨大声响。守卫闻声赶来,苏惊鸿挥剑迎敌,剑气纵横间,鲜血溅上雕花木窗。

在阁楼最深处,他们终于找到藏有残卷的暗格。但暗格上贴着宁王的密令:若有人擅闯,立即引爆埋在王府下的火药。千钧一发之际,赵怀瑾突然现身,他手持家传的解火令符,成功关闭引爆装置。我担心你们有失,便跟来了。赵怀瑾喘着粗气,快走,宁王亲率大军回府了!

第十四章:鄱阳湖战

宁王得知残卷被盗,恼羞成怒,提前发动叛乱。他率领十万大军,战船蔽日,直逼南京。徐墨言等人根据残卷信息,找到胡惟庸当年藏匿的火器库,里面不仅有火铳、火炮,更有失传已久的神火飞鸦图纸。

江晚晴日夜赶工,改良火器;苏惊鸿则联络江湖豪杰,组成抗逆军;徐墨言亲自前往北京,向朝廷禀报宁王谋反之事。正德皇帝朱厚照听闻后,竟决定御驾亲征。

鄱阳湖面上,炮火连天。宁王的战船虽多,却抵不过明军改良后的火器威力。江晚晴设计的连环火船冲入敌阵,苏惊鸿带领敢死队跳帮夺船。混战中,宁王乘坐的旗舰突然起火,他手持残缺的《长江万里图》,歇斯底里地喊道:只要有此图,我就能。。。话未说完,一发火炮击中旗舰,烈焰吞没了他的身影。

战后清点战场时,士兵们在焦土中找到半幅烧毁的画卷。徐墨言将其与书院残卷拼凑,发现画中还藏着一首诗:山河本无恙,贪欲起祸殃。回首金陵月,照尽兴亡事。

第十五章:文脉永存

叛乱平定后,正德皇帝亲临云锦书院,翻阅胡惟庸案史料后感慨万千。他下旨修缮书院,并赐名明志阁,意为铭记历史,明辨忠奸。江晚晴将毕生所学著成《机关新篇》,苏惊鸿则在书院开设武馆,培养侠义之士。

岁月流转,明亡清兴,战火几度波及金陵。但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明志阁的学子们始终冒死守护着藏书与历史真相。清末,列强入侵,阁中学子将珍贵典籍分装成百余个木箱,沿着长江秘密转移,躲过了侵略者的掠夺。

21世纪的南京,明志阁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址。数字化展厅中,全息投影重现着当年的金戈铁马;古籍修复室内,年轻的专家们运用现代科技,精心呵护着历经沧桑的残卷。每年的金陵文脉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意义。

秦淮河的桨声依旧,画舫上的游客们听着导游讲述《金陵风云录》的故事,望向河畔的明志阁,那飞檐翘角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文明的传承,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接力,而守护真相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