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宝钞的材料升级,需要彻底更换,原本宝钞制造材料为桑皮纸和靛蓝墨,利用这种材料制造,容易被民间仿制。]
[新型宝钞中,需要添加棉絮与矿物纤维,在桑皮纸浆中混入短棉絮、云母粉,制成纹理独特的‘云纹纸’,这样透光的话,就可以见到不规则纤维分布。]
[然后特制油墨,用桐油调混朱砂、石绿,伪造者难配相同色泽。]
[最重要的,则是印刷工艺,需要革新换代原宝钞印刷工艺已经落后,其中原宝钞单色雕版印刷,套印误差大,新型宝钞采用‘双色套印’,先印底纹,譬如龙纹用靛蓝,再套印面额,也就是朱砂红,需精准对齐,仿制者难以复刻,最后使用微刻暗记,在雕版边缘刻微型文字譬如‘洪武制钞’,肉眼难见,需放大镜查验。]
放大镜这东西,中原早就出现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水晶凸透镜,到了唐朝宋朝,放大镜彻底出现,不过并未普及使用,等到了元明两朝,放大镜彻底传播开来。
至于防伪标记设计方面,朱允熥想了想,也需要改进。
原宝钞,仅盖官印,无复杂标记,他思索良久,准备用指纹的方式标记。
工匠利用指纹画押,每张宝钞角落由特定工匠按指印,存档备查。
在使用编号系统,采用‘天干地支+数字’编码的形式,比如‘甲子字第叁佰贰拾号’,登记发行流向。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的宝钞验钞手段根本不严谨,仅能靠肉眼比对。
而新型宝钞就不同了。
可以专门制造‘验钞灯’,用薄瓷碗盛水,下置油灯,透光可验纸张纤维与暗记。
这是一种简易的光学检测方式。
朝廷方面,在官颁‘比样册’,各地宝钞行用库配发标准样本,供对比纹理、色泽。
根据朱允熥的想法,新型宝钞制造成功后,各方面优势对比原宝钞,都有显著的提升。
旧型宝钞防伪能力低,同意仿制,而新型宝钞防卫能力高,采用多重技术叠加,同时伪造成本飙升,技术门槛极高。
这年头,假钞也是影响了大明宝钞信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旧型宝钞到了如今的洪武二十五年,流通信任度已经很差很差了,民间拒收旧型宝钞,同时也因为这种种原因,导致旧型宝钞贬值快。
而新型宝钞犹豫难以伪造,民众也就不用担心收到假钞,也就更愿意接受一些,这样下去的话可以明显的减缓通胀,提升货币信用。
不过,旧型宝钞生产复杂度偏向于简单,因为只单色印刷方式,而新型宝钞生产复杂度较高,需培训工匠,成本更高些,这可能是新型宝钞唯一不如旧型宝钞的地方了。
但也不能因为制造成本高,就选择依旧使用有着种种问题的旧型宝钞啊,这不显得本末倒置了吗?
随着朱允熥把新型宝钞的制造方法写在地上,然后又给周慎讲了讲后,周慎脸色一顿,心中慢慢的震撼。
这。。。
实际上,大明宝钞的防伪问题,朝廷早就发现了,甚至陛下还特意下令,让工匠们思索出新的防伪方案。
可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更好的宝钞防伪技术。
这都愁死他们了。
大约是洪武十八年的时候吧,陛下更是调集全国的工匠来到京城,共同商量更高级的宝钞防伪手段,但当时全国各地的工匠们商量了半个月,也拿不出来更好的办法。
为此,陛下震怒!
最终,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没想到,三皇孙殿下这轻轻松松,就拿出来了新型的宝钞制造方法,而且看起来似乎很不错的样子,三皇孙是天才不成?
神童啊。
“对了,殿下,此法陛下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