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今年,太子朱标去世了。
而朱元璋在皇太孙的人选上,从未想过自己,已经确定册立皇孙朱允炆了。
但因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担忧功臣集团,譬如蓝玉、傅友德等人威胁皇权。
于是通过规范岁禄,限制勋贵的经济实力。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公侯虽有勋劳,不得私蓄甲兵、广置田宅。”
再加上大明朝目前的额财政压力很大,洪武朝连年北征蒙古、营建中都,国库耗损严重。
也就是去年,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就产生过巨大的危机,户部奏‘太仓存粮仅支三月’。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朱元璋想要重构社会等级秩序,顺便进行礼法约束,朱元璋借《大明律》规定‘勋贵逾制者斩’,岁禄与爵位严格挂钩,抑制勋贵僭越。
这也就是代表着,朱元璋利用降低经济待遇这种手段,来强化‘君尊臣卑’意识形态,毕竟《皇明祖训》中可是记载了‘功臣禄米,皆出天恩’。
朱允熥心中这正在思索着这件事情呢,户部尚书郁新准备开始汇报户部的商讨方案,可这时朱元璋却制止住了他。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朱允熥,道:
“关于这‘公侯岁禄’的事情,你们两个怎么看?”
忽然,朱允熥明白为何朱元璋让郁新进来了。
这纯粹是老朱故意的。
朱元璋是想通过‘能力比较’这一方面,让自己消去竞争皇太孙的想法,所以故意让郁新进来,提起这‘公侯岁禄’的事情。
毕竟在朱元璋眼中。
朱允炆从小就饱读诗书,博学多才。
而自己呢,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没事就喜欢逗逗狗,溜溜鸟之类的。
按照法统,确实该立自己为皇太孙,但按照能力呢?
那自己可就不配了,很明显一旦参与到真正的国家大事和重要制度决策,在朱元璋的眼中,朱允炆要比自己强一百倍。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其提出这个问题后,朱允炆必然回答的明明白白的,而自己什么都回答不出来。
那自己还好意思争夺皇太孙的位置吗?
啥也不懂,你哪来的脸争夺皇太孙的位置?
“回禀皇爷爷,孙儿倒是知道这‘公侯岁禄’一事。”
朱允熥始终不吭声。
朱允炆没有客气,直接道。
“哦?”朱元璋眼睛亮了亮,他就等着朱允炆这句话呢。
“给咱讲讲,也给你的皇弟讲讲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