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石碑对村里人有什么好处呢?”她自言自语,“难道是用来指路的吗?”
说完这话,连她自己都吃了一惊。因为她发现,自己竟然开始对这些小事感到好奇了。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郭襄有点难以相信。
才跟朱雄英相处了几小时,她就变得这么不一样了吗?
在震惊之余,郭襄又觉得很开心。遇到一个真正契合的人,真是太幸运了。
朱雄英没注意到郭襄的变化,当他得知她也不清楚这些石碑的来历时,便耐心解释道:
“其实很简单,可能和你们想的不太一样。”
“村里人都很迷信。你应该听过百家米的习俗吧。”
“有些孩子受了惊吓或溺水被救后,就会讨百家米吃,据说这样可以治病。”
郭襄听得很认真,还眨了眨眼表示好奇。她常年与普通百姓疏远,这类基本常识完全不懂。
倒是常茂听完后点点头。他虽是将军,但学识也不少,对此略知一二。
稍作停顿后,朱雄英继续说:
“至于那些刻有‘将军箭’的石碑,就更好理解了。”
“有些人病重后,就会立这种石碑。”
“民间传说这样做能让病痛消退。”
“原来如此!”常茂点头笑道,“原来就这么简单!”
在他看来,这种行为很正常。
郭襄明白了村民的想法后也笑了:“我觉得这些人应该是被忽悠了。”
“这些东西肯定只是读书人编出来的故事罢了。”
“村里的人信得挺认真的。”
“哈哈!”
朱雄英也跟着叹了口气。对这些乡间的习俗,他也没少摇头。他上辈子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也经历过不少类似的事。
比如小时候他们小孩生了病,要是医生治不好,长辈就会找法师来做法,喝符水。朱雄英觉得这没什么用,还费钱。小时候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大人非要这么做。
难道这些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后来他才慢慢明白,其实长辈也知道法师没多大用。但他们也没别的法子啊。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生的文化水平不高,针筒还是玻璃的,针头又粗又大,好多村子共用一个针头。别说消毒了,很多人还因为交叉感染得了病。
在朱雄英的记忆里,那些医生很多病都治不了,家里人实在没办法,只能去找法师试试。虽然知道法师没什么用,但至少心里能有点安慰:说不定有用呢!
直到后来医疗条件改善了,各种病都能治了,那些法师才渐渐消失了。
可现在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村子,朱雄英心里百感交集。这里是大宋,就算有中医,医疗水平也有限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