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很多人照旧寻欢作乐。
有句诗可以佐证:
商女不知愁,隔江犹唱楼台月。
临安照样纸醉金迷。
直到焦山之战的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来大宋所有精锐都在这场战斗里全灭了。
这对百姓来说其实没什么意外的。
毕竟这些年,大宋几乎就没打赢过仗。
大家都习惯了军队的疲软表现。
要是哪天大宋军队不这样了,大家才会更吃惊。
原本听到一场败仗也就司空见惯了。
这次却不同。
以前大宋虽常败,但也无妨。
毕竟就算输了,各地还有驻军,大宋的根基还在。
只要有个厉害的将领出现,就能带兵把蒙古人赶走。
现在可好。
焦山之战后,大宋已经完全没有可用之兵了。
建康城勉强有几千守军。
可这些人得守着建康城呢。
能不能守住临安都是问题。
对朝廷来说,这简直是灾难性的。
临安城里只剩五千多黑云都的士兵,要守住整座城都够呛,更别提跟蒙古大军打硬仗了。可当时大多数百姓压根不知道这事有多严重。
普通百姓哪懂这些?他们没渠道了解真相,就算听说宋军在外头吃了败仗,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他们对将军们的情况一无所知,还以为朝廷手里的军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实际上,朝廷里有些人心里明白得很——焦山那一战几乎把所有精锐都拼光了。现在宋朝手里什么部队都没剩下,就算想重新招兵,从头训练新兵打仗,也得花不少时间,而眼下这情况根本等不及。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宋朝已经没希望反击了。哪怕再来个绝世名将也没用,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士兵,再好的计谋也白搭。
一些聪明人都看出宋朝快完了,从焦山之战后,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朝廷里有些人依旧赖着不走,有些人是真的忠心耿耿吧。
许多人走到今天的位置,也都是一生努力的结果。不管怎样,谁都不愿放弃现有的东西。
很多人心中都有坚定的信念,也有不少理想。为了这些信念,他们甚至愿意献出生命。
即使现在的大宋处境艰难,还是有不少大臣坚守岗位。有些人过去可能是陈宜中的支持者,有些人可能是贾似道的追随者,但此刻大家都团结起来,不再计较过去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