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虎挠挠头:“殿下放心,我有分寸。那些核心技术,肯定不会外传。”
“对了,”
朱瞻基补充道,“让张景担任这个班的副教官。那小子脑子活,能学会佛朗机人的长处。”
不久后,第一批佛朗机学生抵达漳州基地。
他们带来了最新的造船图纸作为见面礼。
“这帮洋人倒是懂规矩。”
王小虎翻看图纸,发现确实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张景更是兴奋:“师傅,您看这个船舱结构,比我们的还要稳固!”
“慢慢学,”
王小虎拍拍他的肩膀,“把人家的长处都学来。”
训练开始后,双方都感到很新奇。
佛朗机学生惊讶于大明的实战训练方式,而张景他们则对佛朗机的造船技术充满兴趣。
“你们的救援技术真是厉害!”
一个佛朗机学生由衷感叹,“在我们那里,遇到风暴基本就等死了。”
“彼此彼此,”
张景笑道,“你们的船只设计也很有特色。”
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其他国家。琉球、南洋诸国纷纷派人来求学。
“殿下,”
陈永福报告,“现在报名的外国学生太多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朱瞻基沉吟片刻:“择优录取。重点考察他们能带来什么技术交换。另外,各国学生要按比例分配,不能让某一国占太大比重。”
就这样,漳州基地的国际班渐渐成了一个小联合国。
“有意思!”
有一天王小虎对朱瞻基说,“那些洋人看起来很先进,其实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我们。”
“哦?细说说。”
“比如救援技术,他们就差远了。还有航海经验,我们积累的东西比他们丰富得多。”
朱瞻基满意地点头:“这就对了。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但也要有自信。大明的航海传统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